匠心不泯,百年傳承,致敬傳統手工銀器文化在很久很久以前,銀已經為人所用。 作為貨幣,它矜貴; 作為工藝,它精細; 作為收藏,它保值; 作為器皿,它健康; 每一件銀器的打造,都懷揣著匠人們執著傳承傳統文化的初心。 器物有魂 匠心獨韻 工匠精神為現代人津津樂道,百般推崇,可深究內涵,不外乎于幾個詞:堅持、專注、敬畏心。 喧囂的工業時代,少有人可以以一顆專注之心對待世事。而這份難得的專注,體現在百歲坊銀器工匠們一錘一鏨里的耐心。 銀器慢慢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。沉浸在銀器的世界里,慢慢打磨技藝,淬煉心性,用作品回報時光與歲月。 在百歲坊銀器的工作室,匠人們幾乎都是獨立完成一整套工藝:設計、畫圖、淬煉、灌模、熔接、錘擊、敲打、鏨刻、鐫字、打磨、拋光……每個師傅的箱子里都擺放了不少的長短不一、粗細不等的鏨子。此起彼伏的敲打聲中,一把壺、一個碗的雛形就慢慢出現了。 器物有魂魄,匠人自謙恭。器物原本沒有靈魂,卻經過匠人之手,被賦予了靈魂。熔銀、制條、拉絲、壓片、裁剪、鍛打、下料、鏨刻、清洗、打磨、拋光等多道工序繁復至極,并根據傳統習慣、審美情趣,在細節、局部的刻畫上推陳出新。經過銀匠巧奪天工的設計和加工,件件銀制品各具特色。 千錘百煉 為愛祝福 制銀,是一門很古老的技藝 也是一門很苦的技藝 講究用心 考驗技術
手工制作流程 先用秤稱出所用銀料重量,將大塊銀料砸碎放入坩堝置于爐上熔化。當鼓風爐呈白熱化程度時,銀開始熔化,用長柄鉗夾坩堝澆鑄銅模。 趁銀料未變冷時,開始鍛打,將銀坯按理想成型。 比照設計好的銀飾圖稿下銀片,銀片要比圖稿略大,留出一定的加工余量如果是特殊形狀,要將其展開成平面來加工。 粗加工初步捶打出器物大致的凹凸 鉛托的作用是托住和固定需要加工的銀片,以便進一步的制作。把粗加工銀片反面向上置于砂箱中,將已熔化的鉛液注入其中,冷卻后即成。過去是用松香做托。 這道工序包括了錘鏨、鏨刻、鐫鏤等工藝。是整個工藝中最關鍵的地方。云南的許多銀匠師傅把這道工序叫“雕花”。雕花所用的工具是一把小錘和若干支鏨子,鏨頭有尖、圓、平、月牙形、花瓣形等多種,根據需要選用。加工時左手握錘,像畫家運筆一樣,心手相應,雕出一組組生動有致圖案。銀飾做工優劣,關鍵就在此時,雕刻細微處,盡顯出匠人的精心和準確。 采用內焊、外焊、點焊的手法精準把握火候,達到不露焊頭、天衣無縫的效果。焊接完成后進行回火。 打磨、拋光、精裝、賦予器物光滑、質樸的質感。 將器物清洗干凈的同時完成拋光過程。 因為經典 所以傳承 時間流轉,在百歲坊,純手工制作的東西卻得以保留與傳承。百歲坊的匠人相信手工的器物會更加古樸真實,是對歷史、對傳統手藝的回顧,同時它也超越了時間、超越了語言。 守藝難,守心更難。多年來,百歲坊銀器堅守本心,匠人精神源遠流長,百歲坊的銀匠們精心打造和雕琢銀器。不忘初心,以德載道,堅定前行,百歲坊一直在用心行事,堅守內心的那份情懷,用最亮白的雪花銀和世代傳承的打銀技巧,打造出一個個獨一無二的銀器,為世界各地的人們送去祝福。 上一篇中國銀飾文化
下一篇芻議中國新媒體發展趨勢
|